你的位置:首页 > 藏趣轶闻 > 正文

玉成窑与文人紫砂

紫砂壶艺术网 时间:2020/4/2 8:33:13 【字号 】 【关闭

东坡提梁紫砂壶
唐云先生旧藏瓜型紫砂壶
钟式紫砂壶
天一阁博物馆供图

         

  顾 玮 吴央央        

  主讲人名片

  张生,字子泉,玉成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代文人紫砂创作者,宁波茶文化博物院院长,“和记张生”创始人。

  张生自幼好古嗜学,长期专注精研收藏文人紫砂古器,于玉成窑砂器研究尤多会心。他收藏宏富,并以此在月湖之畔重修宁波茶博院,以茶、壶、器、书、画、乐等形式广邀贤士,成就雅事。“张生品定”玉成窑摹古作品深受业界喜爱,多年来,他以“人说器事、器传人文、文以载道”的讲学方式,传播中国的紫砂文化。

  文人紫砂 内涵丰富

  紫砂文化自明清以来经久不衰,这主要得益于历代文人墨客的参与。紫砂界曾有这样的论述:“千年紫砂,绵延至今;雅俗共赏,文化先行;前有陈曼生,后有梅调鼎。”

  玉成窑创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小型馒头窑,原址位于宁波慈城林家后花园之一隅。核心人物是书法家梅调鼎先生,得沪甬两地名家之助,在慈城建窑。虽烧造时间不长,出品数量亦有限,然品种颇多,器品以文人自用雅赏和相互交流为主,亦有依同好要求定制之器,件件皆素雅古逸、意趣盎然。

  玉成窑是宁波一张很重要的文化名片。玉成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代文人紫砂创作者张生说:“作为慈城人,我把弘扬玉成窑当作我一生的使命,至今学习、研究玉成窑已有13个年头,但对我来说这才是刚刚开始。”

  张生介绍,文人紫砂的内涵十分丰富。譬如,紫砂史上第一本专著,是晚明文学家、茶学者周高起写的《阳羡铭壶系》,里面记载了包括陈铭远、时大彬在内的31位紫砂名家的作品风格及工艺特点。又如,目前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器是一把紫砂壶,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是在南京中华门外考古中出土的。从纪年可知,这把壶的制成年代不晚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整体素雅、简单,体现了典型的明代审美风格。

  紫砂文化的兴盛,有赖于历代文人的参与,这非常重要。民国时期,李景康跟张虹合编了一本《阳羡砂壶图考》,其中记述:“文人胜事,偶尔寄兴,旁及壶艺,代有其人,兹就见闻所及,铨而次之名之,曰雅流,所以别乎以工也。”首次明确指出了紫砂壶注入文人“雅流”,已有别于技工之作。书中辑录了项元汴、董其昌、陈继儒、曹廉让、陈鸿寿、郭频伽、吴大澂、张之洞、胡远、端方等共55位文人士大夫均寄兴过壶艺,他们形成的“雅流”,为当时的紫砂壶注入了一股文化清流,影响巨大。

  文人紫砂萌芽于明末清初,当时它仍离不开工匠的参与,工匠跟文人交流后,受到文人在审美等方面的影响。真正的文人紫砂是从嘉道时期的陈曼生开始的,他亲自参与设计、撰文、书法、篆刻。

  曼生壶赫赫有名。张生说:“我的老师是童衍方先生,童衍方先生是唐云先生的弟子,唐云先生是收藏曼生壶最多的。他是一位大画家,也是收藏鉴赏的大家,收藏的古董非常多,最有名的是八把曼生壶,书斋由此得名‘八壶精舍’。”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人紫砂?张生总结为:“文人士大夫将他们自身丰富的文学修养、高洁的艺术审美和闲适的生活情趣,用诗、书、画等艺术形式铭刻于紫砂器上,并与紫砂器的造型进行殊妙结合,从而使紫砂器深具文化气息、文人情怀和生活雅趣,达到‘切器、切意、切茶’和‘可用、可赏、可玩’的艺术境界。”

  墨客雅士 “玉成”美事

  宁波怎么会有做紫砂的?玉成窑的窑址在慈城,慈城到处是书香门第,“据我了解,从科举制度以来到晚清,慈城这个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出过591位进士、1位状元、1个榜眼,这是很了不起的。能在这样的地方建窑址,一定有它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等原因。”张生介绍。

  玉成窑的产品不是一般的商品,它是文人定做,自己用、自己玩以及朋友之间相互交流用的,所以等级很高。张生说:“玉成窑陆陆续续有20多年的烧制历史,虽然出品的数量不多,但是品种相当多。我现在也从事紫砂壶创造,深深体会到,其实创造一件东西很难,有时候从设计到最后出来,需要大半年时间。唯有20多年的积累,才会形成玉成窑这么丰富的品种。”玉成窑出品的除了壶,还有文人用的其他一些东西,如花盆、花瓶、水盂、砚台等。其中,专门的菖蒲盆、兰花盆,做得相当考究。

  玉成窑在中国紫砂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文人紫砂至梅调鼎时代又达另一巅峰。玉成窑不仅仅是一个专事烧制文人紫砂的窑口,也通指由金石书画大家、墨客雅士领衔,制壶名手、陶刻高手共同参与紫砂创作的一个文化艺术群体。晚清时的宁波,文风鼎盛,骚客云集,文人们皆视在紫砂器上题铭作画为一乐。以“玉成”命名之,也有成全美事之意。

  张生说:“我收藏的第一把紫砂壶就是玉成窑的,运气非常好。收藏这么多年,没有走弯路,为什么?就有赖于这件玉成窑紫砂壶作为标准器。它现陈列在宁波茶文化博物院的展厅里。”

  玉成窑前后陆续参与创作的文人墨客众多,除核心人物梅调鼎外,常见的书画篆刻名家有:任伯年、胡公寿、虚谷、周闲、徐三庚、陈山农等,制壶名家有何心舟和王东石。其中,任伯年是“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任伯年住在上海三牌坊时,因为邻居做紫砂的缘故,也爱上了紫砂。任伯年以前是靠画画养家糊口的,痴迷紫砂后,家里连锅都揭不开了。老婆一发火,把他案头的所有紫砂敲碎了。多年前,在一个任伯年的专场拍卖会上,有一件紫砂做的雕塑,栩栩如生,看了令人感动,因为这是任伯年为父亲所做的。但这个雕塑有一个缺陷,头断了,就是被任伯年老婆敲断的,他后来用胶水粘上去了。

  胡公寿,善画山水、兰竹、花卉,集古今诸家之妙,为海派画家领袖级人物;虛谷,清代著名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出家为僧,性情孤僻,非相处情深者不能得其片;徐三庚,清代书法篆刻家,号袖海,别号似鱼室,主精于金石文字,善篆隶;周闲,字存伯,号范湖居士,晚清著名词人,海派名家与篆刻家;陈山农,字小雅,宁波慈城人,金石篆刻名家。

  “还有两位人物也很重要,他们是制壶名家何心舟和王东石,玉成窑迄今发现的作品以这两位为主。但他们的风格不一样,我觉得何心舟水平会略高一点,他除了会做紫砂壶,篆刻也非常好。”张生介绍。

  梅本高逸 壶得雅趣

  梅调鼎,字友竹,晚号赧翁。在紫砂壶上看到梅老先生的书法落款通常是赧翁。张生说:“我做过考证,应该是他59岁接触紫砂之后,开始落款赧翁。”

  作为文人,梅调鼎的精神世界非常丰富。他是清代浙东书风的代表人物,学习书法以二王为主,晚年又学了魏碑,所以他在紫砂器上表现出来的是最成熟的作品,经典、古拙、飘逸、洒脱。“不但当时没有人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呢!”当代书法泰斗沙孟海对梅调鼎的评价可谓极高。

  1943年出版的《赧翁集锦》,为梅调鼎书法代表作,征集其亲属及朋友、门生所藏精品选编而成,书体以楷、行为主。《赧翁集锦》里除了有各式书法、碑帖,还有16件紫砂壶上的铭文。紫砂壶上的铭文为什么要写在纸上?张生介绍,过去文人做事是很讲规矩的,题写铭文之前,一定要按照壶的布局先打草稿,再写到紫砂壶上。文人紫砂跟普通紫砂不一样,代表了文人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梅老先生写的这些铭文,朗朗上口、短小有趣,这就是文人紫砂的雅趣所在。”

  譬如,唐云先生旧藏瓜型壶上的铭文寓意深远:“生于棚,可以羹,制为壶,引者卢。”这句话从字面理解很简单、很生活,细细琢磨会发现其中的雅趣。唐云先生收藏的另一件玉成窑紫砂壶上的铭文也很有意思:“久晴何日雨,问我我不语。请君一杯茶,柱础看君家。”天气连续晴朗,想知道什么时候下雨,看什么呢?就回家看看柱础。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

  天一阁收藏的一把东坡提梁紫砂壶上的铭文是这样的:“量力学东坡,学得东坡小。一样铫煎活水茶,吃吃无人晓。到底学坡难,且学周穜好。若有人兮似长公,我亦千年了。”周穜是苏东坡的一个好朋友,苏东坡推荐他去当官。苏东坡一生精通茶道,梅老先生觉得自己学苏东坡太难了,不如学学周穜,因为周穜喜欢茶壶,曾送了一把壶给苏东坡。当然,当时肯定不是紫砂壶。

  曼陀花馆款汉铎紫砂壶是张生个人收藏的,上面的铭文为,“汉铎,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为什么“茶当呼荼”?是因为唐中期以前茶不叫茶,茶就叫荼。

  另一把钟式紫砂壶是很多年前朋友拍来,后转让给张生的,上面的铭文是“以钟范,为壶用。壁团茶,上有凤。”唐人煮茶,宋人点茶,跟现代人泡茶不一样。宋人喝的是龙凤团饼,是宫廷帝王用的。欧阳修为官二十几载,官至一品,皇帝只送给他一小饼龙团,可见非常珍贵。这个壶非常素雅,素雅到什么程度?在张生看来,“加一点多了,少一点少了”。

  只有文人才具有这种恰到好处的审美。

  (讲演内容来自天一阁书院·国学堂,有删节)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宁波日报)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相关新闻
·玉成窑:文人紫砂艺术的高峰
·玉成窑文人紫砂摹古
·玉成窑与文人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