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藏趣轶闻 > 正文

盘点史上最经典的紫砂邮票

紫砂壶艺术网 时间:2017/5/9 17:55:07 【字号 】 【关闭

1989年,台湾“中华民国”发行一套紫砂茶壶(专269)邮票,共计四枚,分别是:“宜兴紫砂茶壶、“曼生十八式黄泥壶”、“束柴三友壶” 、“梨皮朱泥壶”。

(一)宜兴紫砂壶:这是一把“南瓜壶”,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此壶仿南瓜造型,尤以壶盖构思巧妙,作瓜蒂形,壶注以一片瓜叶覆盖其上,栩栩如生。作者陈子畦,明末清初人,此人历史记载不多,《阳羡名陶录》引用康熙《宜兴县志》的话:“陈子畦仿徐最佳,为时所珍,或云即鸣远父。”文中“徐”指的是紫砂名家徐友泉,为时大彬弟子,“鸣远”即陈鸣远。

(二)曼生十八式黄泥壶:台湾收藏家藏品。此壶乃清道光年间曼生之壶式,作者王东石,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间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制壶善仿古,刻工精细,制壶监刻铭,技艺之巧,匠心独具。

(三)束柴三友壶:台湾收藏家王度收藏。所谓“束柴三友”,乃集松、竹、梅三干而成,亦称“岁寒三友”,壶身将松、竹、梅三树段束于一体,繁复中见规整条理,全器混若天成。松之坚、竹之虚、梅之贞,此乃文士之品。构思脱俗,技艺精湛,文化品位极高,诚为绝妙名壶。而此壶的作者陈鸣远是唯一一位同时入选大陆台湾紫砂邮票的作者,也显示了他在紫砂历史上的地位。在台湾紫砂邮票中,陈鸣远与其父陈子畦同时入选,诚为一段佳话。

(四)梨皮朱泥壶:台湾收藏家藏品。朱泥壶是明末清初宜兴紫砂的特殊成就,它的红润娟秀为玩家所娇宠,它的精微细腻是茶家们掌中的名门闺秀。“小壶唯美惠孟臣,天工巧夺信如神”,惠孟臣是制作此类小壶的杰出代表,由于名贵,所以后人仿制很多。惠孟臣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明代天启到清代康熙年间,荆溪人,壶艺名家,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后世称为“孟臣壶”。

1994年5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发行《宜兴紫砂陶》(1994-5)特种邮票四枚,选用的紫砂壶分别为明三足圆壶、清四足方壶、清八卦束竹壶、现代提璧壶。选择这四把紫砂壶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四把壶均为历代名家的代表作,有方器、有圆器,有光货、有花货,而其制作者在紫砂的历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三足圆壶,江苏省锡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品。此壶1984年在无锡甘露乡出土,是一件有据可考的名壶。作者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继供春后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的紫砂名家,人称“明代良陶让一时”。有诗曰:“宫中艳说大彬壶”。

(二)四足方壶,现藏上海博物馆。壶腹刻铭:“且饮且读,不过满腹。为禹同道兄,远。”这是陈鸣远的代表作品。陈鸣远,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继供春、时大彬之后成就最高的壶艺大师,被誉为“清代砂艺第一名手”,时人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他的作品构思脱俗,富于创新,多以自然形体入壶,是“花货”类的宗师。

(三)八卦束竹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俗称“龙头一捆竹”。邵大亨,清嘉庆间制壶大家,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他的制壶以挥扑见长,朴实庄重,气势不凡,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概。他的作品在清代时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

(四)提璧壶,因其壶盖面似玉璧而得名,是当代紫砂茗壶一绝。此壶是顾景舟毕生的经典之作,曾经多次制作、修改壶器造型。顾景舟(1915-1996),亦名顾景洲,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他的“大石瓢”曾拍出1232万元的高价,九龙咏梅壶更拍出2750万的天价,保持着紫砂壶拍卖的最高纪录。

2011年11月11日,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国家邮政局于邮展开幕日发行《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两张邮票,第一张就是时大彬“扁方壶”。

这枚邮票“扁方壶”的图案由两个元素组成,主图选用的是一件宜兴出产的时大彬款紫砂扁方壶,背景图是无锡锡惠名胜区的“天下第二泉”。无锡“天下第二泉”因唐代陆羽评定而天下闻名。“二泉”有上、中、下三池,邮票表现的是下池,池旁西侧的建筑是“漪澜堂”,池北侧墙上“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池东侧有一组“惠岩小筑”太湖石都在图上表现出来。下池开凿于北宋年间,为一长方池。“天下第二泉”是清雍正年间书法家王澍书写。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搜狐)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相关新闻
·盘点史上最经典的紫砂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