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业界观察 > 正文

陶瓷艺术界的“婆媳风流”

紫砂壶艺术网 时间:2017/5/5 11:43:30 【字号 】 【关闭

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二王”父子书法竞雄的美谈,有元画赵孟颊与妻子管道升相互唱和的“管赵风流”。在今天的陶瓷艺术界,孟玉松、李晓涓正演绎着“婆媳风流”的佳话。她们使失传800余年的汝官瓷焕发出时代的新辉,创造着新时代的“心灵的艺术”。

[一]

孟玉松1983年成功研制汝瓷天蓝釉,1986年研制成功汝瓷17号豆绿釉,1988年3月,研制恢复汝瓷月白釉,1988年4月,汝官瓷天青釉烧制成功。其中,汝官瓷天青釉和月白釉填补了我国陶瓷史汝窑制作的空白。

按照器型,我把孟玉松汝官瓷艺术创作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传统的汝官瓷,即对传世品的仿制。

常言道,汝官瓷无大器。汝官窑传世品造型不及定窑、钧窑等传世品丰富,主要器物为盘、碟、洗、瓶、尊、碗、盏托、水仙盆等。这些传世品,无不体现出造型轻盈、气质秀雅、釉色清新的特征。应该说,这类传世品最符合孟玉松的个性禀赋。孟玉松也凭着她对汝官瓷的理解和感悟,把这类作品创作得巧夺天工。《百合洗》、《莲花碗》、《三足洗》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还有一些经典古瓷造型的作品,用汝官瓷技术烧制出来的,我也把它们计入传统之列。

另一类是现代造型的作品,即用汝官瓷烧制技术创作的新的器型。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孟玉松别出心裁地创作了《天青釉孔雀洗》。此件作品利用手拉坯传统工艺,采取大写意手法,精心设计,两次烧成。它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面如雨过天青,蕴润古朴;抚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它既有古代文人骚客有清雅之风,又有现代艺术品的风华之气。在2008年“奥林匹克之旅—中华民族工艺精品文化节”期间,被评为“中华民族首批艺术珍品。

[二]

李晓涓完全是江南女子的模样,娇小清秀,语音婉转,是一个性情温柔雅致的人。1994年,李晓涓进汝瓷厂当工人,跟随孟玉松学习汝瓷制作技艺。1998年,李晓涓重走婆婆的艺术之路,担任汝州市玉松古瓷厂技术员,跟婆婆和其他师傅一起学习汝瓷釉料的配方和汝瓷的烧制技术。她向著名汝瓷鉴赏家袁海清学习古陶瓷鉴定,不断感悟各类古陶瓷的造型、釉色、纹饰所包寓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从而渗透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她还只身赴景德镇,吸取瓷都造瓷的艺术营养。她的气质,她的独特从艺经历,她的广泛吸收,使她既得孟玉松汝瓷艺术的文化精髓,又有广泛深厚的古代陶瓷的审美内蕴,从而内化为自己对汝瓷艺术的理解,演绎了汝瓷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婆媳风流”佳话。

在李晓涓看来,“汝瓷文化承接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个精神层面,她既有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追求,也有道家清静无为的精神底质,更有着佛家大德圆满的文化内涵”,“作为宫廷御用瓷器,汝瓷器型简洁流畅,釉色凝厚,在半透明状态下犹如羊脂玉,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高雅素洁,庄重含蓄,平和而又大度的艺术风格。于朴素中隐含使人心平气静的意蕴,给人以温润、内敛的感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美学精神,正迎合北宋统治者崇尚青色的审美情趣。”在这种艺术审美的牵引下,李晓涓的作品出于传统,又高于传统,在新的创造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使得其作品在同类中卓尔不群,唯美自然,风情俊雅,让人静下心来在细细品味汝瓷美和韵的同时,也能为喧器浮躁的生活带来一抹清心安逸的抚慰。她的《乾坤尊》《弦纹静洗》就是这种既能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又能抚慰浮躁心灵的作品。

李晓涓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她的作品必然会打上新的时代烙印。她在坚守汝瓷精致纯雅的外观造型和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创作了更多精美造型的作品,从而丰富了汝瓷艺术。其作品《国色天香瓶》采用传统的手工拉坯和捏塑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瓶身饰以国花牡丹,雍容华贵,构图精美,手法娴熟,釉层匀净,光亮莹润,寓意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紫金钵》以传统器型表现汝瓷釉色的温润、清澈、浑然天成,以紫金口做点缀,使整个作品造型端庄,浑厚大气,雍容华贵。《疏影钵》是李晓涓最有代表性也最负盛名的作品。北宋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李晓涓无疑欣赏这句诗对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的优美描绘,陶醉于“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意境,其精心创作的这件《疏影钵》。正面的陶塑梅花图案,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梅之骨、梅之韵,向人们勾勒了迷人意境。三朵凸起梅花寓意幸福、平安、和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疏影”,正是李晓涓审美倾向的一种真切表达。她把宋诗的意境汝瓷化,其汝瓷作品也是她的真正的“心灵的艺术”。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楚天快报)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相关新闻
·陶瓷艺术界的“婆媳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