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业界观察 > 正文

他们没有职称,却把壶做到完美和极致

紫砂壶艺术网 时间:2017/3/6 9:44:21 【字号 】 【关闭

近十个世纪前的北宋,宜兴蜀山出产的紫泥开始被用于茶器的制作,宜兴老百姓对此有自己的演义:神仙来问宜兴人,金子和泥巴,你们选哪样?人们想了想,还是选了泥巴。然后,这种其貌不扬的料子给淳朴的人们带来了福报。“靠着祖宗的聪明,我们才都有饭吃”。

时至今日,紫砂壶已经成为宜兴的文化支柱和名片,也实实在在地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链和配套行业,从泥料开采、炼制、紫砂壶手工制作、装饰、烧制、修型、专用工具的制作、锦盒包装都有专人、专业,否则根本无力支持庞大的市场需求量。作为原产地特征极其明显的文化产品,一个县级市场,提供着全国众多的紫砂消费品,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的今天,紫砂传统制作工艺流程也愈发清晰、专业和单一化,几乎不可能有人能从开采泥料到最后烧制完成一手包揽下来,一个紫砂工手,一个月最多只能做十把左右的全手工壶,自己开个烧窑的窑口,完全跑不起量来,而且不确定性还更高。这不现实,也没这必要,把自己擅长的部分做好已经很不得了。

“工手”是秉承传统技艺认真做壶的人,他们或许没有大师们的名头儿,但凭着对紫砂手工制作工艺的热爱,他们结成小小的团队,成为传统紫砂手工制作工艺圈子里新的传承模式。手艺不错且有市场潜质的年青紫砂工手往往被各家工作室签约走了,他们毕业于专业艺术学院,美学功底扎实,这是种相对宽松的联合创作方式,提供足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适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传统与新思路的碰撞。

一把全手工的紫砂壶,除了泥料之外,还需要以下物件儿:明针、蓖子、独个、木拍子、竹拍子、转盘、镑皮刀、竹尖刀、木鸡子、钱线刀、钱梗、矩车、挖嘴刀、木搭子、虚砣、勒子、顶柱、盖座、毛笔、印章。这些工具的材质、尺寸、制作工艺、都来自于几个世纪的传承,名字则是当地口口相传约定俗称的俚语。比如明针,其实并不是针,那是用牛角削成的一个薄片,在茶壶生胚制作完成时,将生胚表面,作精加工的修胚(修整,刮平...)等动作,粗略而言,相当于装修房子时批腻子的刀片儿。

往细里说,按修整部位的不同,工具也完全不一样,有身筒明针;嘴、把明针;方头,盖头,斜头等明针。如作筋纹器,还要有特制的筋瓢明针。这些外行人完全一头雾水的工具,没有图纸或模板,材料可以是耕牛的牛角、屋后山上的竹子,铁匠、木匠铺子里的边角料,甚至吃饭的筷子。没有人去考究这些工具的由来或为什么要是这个样子,几百年来,它们都是这个模样,惟一能肯定的是,它们来源于历代无数位制壶艺人的经验积累。

器非一相,水无定势,每个步骤都有可能出错,有些错误能够逆转,有些则无法挽救,在竞争近白热化的紫砂陶手圈子里,瑕疵是不能容忍的,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年轻工手宁可砸了自己的有残次的作品,也不会降价销售,以免砸了好不容易竖起来的牌子。“一个月最多只能做几把壶,送到窑里去烧,如果出了发丝般的一点瑕疵,东西也算废了,能保住一两把就算运气好了,一个月下来,白干也不是没有可能。”工手说。

做紫砂壶是个打磨精、气、神的活,心态一定要平和,坐得住板凳,沉得下心去,做出来的东西才能有点儿意思。只有远离那些有名无实的头衔和各种称谓,工手才能不断的安心创作出一件件精美作品。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新浪)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