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业界观察 > 正文

10万元一把紫砂壶到底贵不贵

紫砂壶艺术网 时间:2018/10/12 16:41:32 【字号 】 【关闭

  ■善言斋专栏

  笔者日前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把标价10万元的紫砂壶,没想到立马引来一堆围观者和业内人士的讨论。争论的焦点当然是:10万元买一把当代匠人做的壶值不值。

  这些年,因为写善言斋专栏的缘故,笔者认识了不少收藏界和艺术圈的牛人,批评家、老票友的观点和一般大众玩友的声音放在一起“共响”显得特别有意思。

  祖孙三代都在接力搞收藏的高鹏飞先生第一个站出来发声。作为专业的美术评论人,他的观点有点尖锐:就美学而言,紫砂器属于立体饰物之美,但仍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品,而属于工艺品范畴。一个大师做一款壶,成百上千或上万人跟风做,工艺好的工艺师做出来的几乎与大师的无差池,一眼望去都是同一款,有何艺术可言?据我所知,有些国家级大师并未受过多少教育,工艺上只是传承了明清艺人的范制,他们的功夫体现在用双手制作的过程而非成器,成品只是个实用器或装饰品。如果没有当代的创造性,这些东西只能代表“过去时”,并不能作为当代紫砂器的代表。少数艺术家,如韩美林制作的一批紫砂器倒可以说代表了当代紫砂艺术的发展方向。其他仍在仿造大师百壶器的所谓紫砂艺术,只能说是半手工做岀来的工艺品。未来的紫砂器应向装饰艺术发展。

  在高眼里,是台湾的玩家和商人拉了紫砂和普洱茶一把,成就它们今日的辉煌。不过,可想而知,这种完全否认匠人的看法遭到了一干老票友和紫砂经营商的激烈反对。有位仁兄说,现在一些当代中国画家,拿着一支毛笔在纸上挥两笔,每平方尺便可以卖上十万元,在商业资本炒作狂热的前几年,像范曾、何家英、刘大为等画家的作品每平尺润格甚至被炒到几十万元,现在,就连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也被抬到每平尺上万元,紫砂匠人的开价跟他们只能说小巫见大巫,要说有什么价格扭曲的话,中国画市场才是典型。这个观点听起来貌似也有些道理。在宜兴,一个做壶的师傅,从工艺员,做到助理工艺师,再到工艺师,直到评上高级工艺师,才能参评省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这个过程走下来,不仅时间长,而且越到最后,能够跨进去的人越少。很多做壶的师傅,因为有些硬件条件不过关,甚至连参评职称的机会都没有。这个话的意思是,在紫砂圈,要真正想混出个名堂来,并不比书画圈容易,比起某些一线画家来说,知名匠人的壶卖个8万元、10万元算不得夸张。

  事实上,在商品经济时代,所有在真实交易中被炒到天价的商品,都是基于现实市场对这一商品潜在巨大的需求。具体到紫砂壶领域,高价成交的不管是一些象征资本式的作品,还是艺术水准和文化含金量都确实高于一个时代的作品,都意味着当下的购买群体对其现实的商业价值有了高度一致的认同。确如高先生所言,某些大师制作的紫砂真的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性和独创性,这些盖上了大师印章的作品甚至还可能是其助手或者徒弟代工的作品,然而,只要它们真的是从这位大师手里流通到市场上的,就一定会受到资本的追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可能是这个行业的塔尖资源确实存在严重的稀缺性,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在市场上起主导作用的商业资本对公众的价值判别体系形成了误导。

  犹记得前不久,笔者对紫砂匠人普遍用假职称欺骗消费者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时,遭到了紫砂行业的强烈反弹,他们认为笔者这篇文章砸了很多做苦力活的匠人的饭碗。事实上,“假职称”在各地的艺博会和茶博会长期存在,本身已经说明,那些本来非常反对在价值判断上“唯职称主义”的匠人,因为无力改变现有的利益格局,早已被动参与到了这个体系里。要想把大众买家群体的审美价值观拉回到作品本身,难道不是要先来改变这种业内的恶性循环现象吗?

  10万元一把的紫砂壶到底贵不贵,并不是由评论家来说了算,而是由愿意为它掏钱的人决定的。只要还有人接盘,这个价格就会一直维持下去。至于什么样的壶才能够真正代表这个时代的艺术高度,这才是我们的匠人、艺术家和评论家真正要去反思和负责的问题。

  冯善书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南方日报)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