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紫砂人物 > 正文

汉关紫砂 问道中原 访中原紫砂的拓荒者叶云声

紫砂壶艺术网 时间:2018/4/25 15:12:54 【字号 】 【关闭

  清风做伴,明月为友,品渊明诗,饮陆羽茶,一壶在手,华枝春满,天晴月圆。紫砂壶,俨然成为文人雅士精神情绪的载体,丰富着世人的生活。千百年来,紫砂这一绝世独立的艺术瑰宝,造就了无数紫砂艺术家,在灿烂星河中,有一颗新星,值得人们去关注,他就是新安人叶云声先生,其通过查找资料,无数次地对比数据,跋山涉水,勘探矿源,终将沉睡了亿万年的新安山水之灵——紫砂,发掘出来,扣响了中原紫砂的门环。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夏秀琴

  通讯员 叶震寰/文图

  工作中用心 结缘紫砂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年居于洛阳的大诗人白居易曾有这样一句诗,其中的小火炉难道不是洛阳当年的紫砂产品?

  洛阳地处中原,而西部的新安县,东依汉函谷关,西接崤山,北临连霍高速,南跨陇海铁路。黄河,涧水逶迤穿行期间,这里山川形胜,人文荟萃。地下矿藏极其丰富。煤、铁、铝、硅等几十种矿源遍布其间。唐、宋、元、明、清上千年间,这里陶瓷生产从未间断。

  地处豫西的新安县地下蕴藏着数亿吨的绀紫土资源,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工作中用心的叶云声先生,以企业家的敏锐和敢为人先的胆识,利用其在硅酸盐研究方面的专长和宜兴紫砂做了深入的对比研究,终于证明,自古就服务于豫西人民生活的绀紫土就是被人们称为“富贵土”的紫砂。

  叶云声,原本在新安县水泥厂化验室从事硅酸盐的化验工作,正是这个工作让他与紫砂有了不解之缘。

  因为工作需要,叶云声在水泥厂时需要选矿化验,因此他对当地矿石的成分非常熟悉。一次偶然机会,叶云声发现《中国陶瓷史》上宜兴紫砂土的成分和洛阳当地的“绀紫土”的成分几乎一致,便对此产生了兴趣。

  作为有心人,叶云声在工作之余对绀紫土和宜兴紫砂进行了更加充分的成分对比和物理分析,发现两者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高度一致,而且绀紫土的一些成分甚至优于宜兴紫砂。同时,他还携带样品到宜兴陶研所请专家进行分析,最终宜兴专家得出结论:洛阳绀紫土就是紫砂。

  据叶云声讲,“绀紫土”的应用在新安由来已久。古代新安窑的部分产品就是用“绀紫土”做的原料。只是没有以紫砂壶的形式出现。因此,一颗复兴洛阳紫砂的种子便深埋于心。

  “绀紫土”的涅槃

  一块石头到一把壶的重生

  有了这个想法,从2008年开始,叶云声便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到宜兴等地拜师学习练泥、制壶等技艺。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2013年叶云声开始筹备洛阳汉关紫砂研究院。

  不过,从一块石头,到一把高品质的紫砂壶,这期间遇到的困难是出乎想象的。

  “宜兴紫砂制作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工具和原料有专人配送,但是洛阳不一样,这方面还是空白,从找矿采矿到练泥制壶和制壶工具,每一步都要亲力亲为。”叶云声说,制作一把紫砂壶所需工具大大小小不下百余种,即使再小的工具都得想办法解决,有时可以自制,有时就得专程跑到宜兴购买,在制壶过程中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成为不可逾越的大山。这几年下来自己都记不清到宜兴跑了多少次。

  2015年1月1日,洛阳汉关紫砂研究院成立。5个月后,该研究院的第一把紫砂壶新鲜出窑。叶云声专程将该壶带到宜兴,紫砂大师葛军的艺术团队总经理看到以后,从外观和制作工艺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把壶已经让我分不清是不是宜兴泥了。”

  融入文化元素

  彰显文人情结

  孟子曰:“君子本色,表里如一。”紫砂壶自古被称为“君子壶”就是因为其不镀金碧、不施铅华、表里如一。其含蓄内敛古朴典雅的亚光本色正合文人心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变慢,平淡闲雅质朴温厚已成为一种时尚。带着一种空灵清明的心境,去过一种清淡无为的生活也成为文人雅士的向往。紫砂正是以这种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佳的实用价值获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

  高品质的紫砂壶,是制壶人文化内涵与艺术水准的结晶。要想制成一把高品质的紫砂壶,光有想法没有用,必须要有深厚的基本功。

  作为一位紫砂艺术家,叶云声在紫砂造诣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叶云声的紫砂艺术风格,在多个方面都有着其自身的个性,如紫砂泥料的筛选、泥料的色泽、壶的造型、艺术风格,等等。

  去年10月,第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在杭州举行,来自洛阳汉关紫砂的唐羽壶获得2017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百花奖”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奖,能获得这样的荣誉,离不开叶云声和他的团队对洛阳紫砂的深入研究。

  丰富的文化元素是紫砂生命之源。“作为洛阳紫砂,我们始终注重紫砂与洛阳历史文化的融合。”叶云声表示,唐羽壶为唐代流行用壶,壶柄细长,侧向设置,其形似羽翼飞升,故称“唐羽”。这把唐羽壶壶身为供春壶型,壶柄则与唐羽壶一样侧装,壶钮饰以“灵芝”造型,增加了唐羽的灵动性,不失为古朴典雅之器。也锲和了大唐东都的唐风唐韵。

  除了《唐羽壶》,在汉关紫砂研究院的博古架上,不少紫砂壶从命名到造型都充分用到了洛阳元素。

  《汉关壶》,依据新安县境内著名的汉函谷关外形制作。

  《牡丹壶》,整个壶身为一朵娇艳的牡丹,花为腹、芯为盖、梗作嘴和柄,钮则为翩翩而至的蝴蝶,整个造型将花中之王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俗话说,壶随字贵,字依壶传。新安县是中国的书法之乡,作为新安人,叶云声也深知这个道理。不少壶身的字和画都出自新安名家之手。

  “紫砂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作为洛阳人,将洛阳文化与紫砂相结合,就是对紫砂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创新。”叶云声说。

  洛阳紫砂 任重道远

  叶云声创办的汉关紫砂,采用本土紫砂全手工打造,经过多年发展,终将一把把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娴丽似佳人的紫砂作品呈现在中原人民面前。

  然而,紫砂壶制作技艺的学习周期长且枯燥。全手工制壶的学习最少得需要3年,因此,很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这几年,汉关紫砂研究院致力于后继人才的培养,除了招收学徒,还与高校陶瓷专业合作,吸收专业人才,以提升设计研发能力。

  据悉,研究院现有管理人员3名,实验分析员5名,篆刻大师15名,制壶大师数十名,其中不少大师专门从宜兴聘请而来。

  这样就突破了制约洛阳紫砂发展的技术和人才瓶颈。凭借在紫砂上的深入研究及精湛的纯手工制作技艺,汉关紫砂的系列产品愈加得到市场的认可,逐渐成为洛阳文化的一张新名片。

  “壶中沸水依然滚,茶里言语扑面香”。质朴温厚热情好客的新安人正期待您莅临汉关品茶论壶。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东方今报)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