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紫砂知识 > 正文

老紫砂壶收藏入门须知

紫砂壶艺术网 时间:2017/5/22 10:18:23 【字号 】 【关闭

玩过一段时间新壶的壶友会不自觉地喜欢起老件紫砂器。老件紫砂沉蕴岁月的菁华,紫砂器皿的质感特征得到充分展示,内敛,深沉,朴实,厚重,让人体味一种成熟的美感。体现出紫砂的不凡价值,也正因为老件紫砂的这种独特魅力,在紫砂收藏中被玩家视为”最爱之重”。

八十年代中期,台湾商人利用因为与大陆的信息不对称,依托强劲的经济实力,通过香港,广东等地的商人来宜兴收集老件紫砂。在整个早期以老件紫砂为主的紫砂经济大潮中,数千丁山人成为席卷全国。沿运河,长江水路紫砂集散地,徽商,晋商云集之处,到处都是操作宜兴口音的收壶的收壶大军的身影。因收紫砂壶而发财的神话,在丁山的大街小巷中,每天演义着不同的版本。重复着一个又一个”万元户”的故事。近乎疯狂的收壶大军活跃几乎把全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翻了个遍。优秀的各历史时期的紫砂精品,大多流入台湾。

八十年代后期,随着紫砂老件的踪迹越来越稀少,部分壶商开始潜心与老件紫砂的作伪仿制。由于当时紫砂市场处于稚嫩状态,大量的伪作流入市场,给藏界留下了无尽贻害。笔者在和国内诸多藏家的交流中,就发现了许多属于当时的伪作。八十年代的伪作作坊最有名的就是“无锡货”无锡某壶商聘请宜兴籍艺人,藏于某隐秘之处大量仿造,臆造历史名家作品,高价流入市场,因为属于”集团”式作为,他们有着完整的分工,作壶,刻绘,烧成,甚至坭料的配制都有专人负责。所仿制作品当时属于仿品市场的最高端,大多”以假乱真”,就是现在这批壶在一些藏家手中,他们还始终以为是”真品”。

“无锡货”作伪的特征,首先是文化人的参与,他们研究紫砂历史,了解各时期和紫砂有机缘的一些名人,高薪买通一些画家,刻字高手,其它行业的雕刻艺人,仿制印章,刻绘等,收集一些名家图片资料仿刻于壶上。我见到的仿品主要有曼生十八式,景洲仿古,如意仿古等这批曼生十八式的坭料,基本上是拼紫坭料,仔细看作壶的坭料在放大镜下有隐隐的黑星,颗粒质感棱角较为明显,料有粗糙感。曼生十八式因为跨越的时间跨度很大,所用坭料不拘一格,有细润的青紫色,也有朱坭掺砂,也有天青坭料粗细参差,调砂等。仿品基本上是以紫坭,团坭为主,紫坭颗粒较为均匀,团坭缺少颗粒,颜色也偏综合和老件团坭不一样,老件团坭颗粒明显,颜色也泛青,即便温度较低,颜色也较为纯正,曼生十八式原作追求随意,不拘一格,壶刻款以刀代笔,落笔轻松,既有笔墨味道,又有金石味,仿品刀法生涩,过分强调刀痕的干净,因而少了这种自然的神韵。仿制的壶壶壁细看有横向的细纹,这是档坯时留下的痕迹,而真正的曼生十八式内壁不会有这种档坯横线的。流曼生十八式的壶流大多时直形,是”通嘴”,流管内较为光滑,而”无锡货”仿品壶流大多味”挖嘴”流管内壁不平滑。平时我们看老壶,看壶壁上的”线痕”是横线还是竖线,横线有问题的可能性较大,老壶的壶流大多是通嘴,一弯流的一般流管内较为平滑,三湾流管内会有切痕。无锡货的顾景洲仿品还是比较容易看出的。仿古壶大多是仿制”农业银行”刻款的,坭料也用错了,不是红坭,原作是底皂青料。如意仿古壶伪作做的很不到位,因为原作如意纹顾老先生是用铁丝做成如意状图形压出的图案,而伪作只是用石膏模档坯的。令壶友困惑的另一类仿品就是”加彩紫砂”,加彩紫砂是流行于清中,是紫砂加入”外来文化”所走的一段弯路。特点是低温烧制,釉面较为松脆,易剥落,碎釉。挂彩紫砂仿制量较大,流传于市场很多。

我认识一位壶友家中藏挂彩紫砂两千余件。我曾经有幸见识过数十件,令人难过的时,除掉一件王南林残件可以断为真品外,其余均系伪作。这些伪作特点是大多为全手工制作,手工痕迹皆留在器皿内部(此地无银三百两),而老件加彩紫砂则截然相反,大多内壁修饰的较为干净。这些加彩伪作新旧的区别主要还是在彩釉上,作为的碎瓷效果开裂较为均匀,细纹内的填色一致。而老件开裂因为时间先后的因素,开裂裂纹会有不同,所沾的脏垢颜色也不同。特别是老件会有碎瓷剥离现象。即便没有剥落的现象也可以从表面的滑痕上找出蛛丝马迹。老件的划痕是不规则的。加彩紫砂件大多做过”作旧”,壶内很脏,而历史上的加彩作品主要流传于北方山西,北京一带。北方人喝红茶少,基本喝花茶或绿茶,因此壶壁较为干净。若壶内茶垢较多较厚,就首先要怀疑。若有黑色茶垢,可以看茶垢的”长相”,老壶的茶垢通常是从壶上口往下,越近壶上口,茶垢也深厚,到壶底反而茶垢很少。这点玩老壶的朋友要记好。茶垢多,需要留一个心眼。茶垢的长相,是我们看作旧与否的重要依据。其它伪作的鉴定。老件紫砂的”水很深”,我曾经不止一次奉劝我的壶友,最好不要碰老件,因为”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老件紫砂”的陷阱“老件紫砂”可以当着你的面从坟墓里“挖”出来。!作旧的方式是五花八门。新壶先要”退火”,”退火”有酸碱法的化学退火,很恐怖,先用氢氟酸浸泡,退去浮光,然后用石灰水中和,在涂抹一些石灰,更有甚者,宰去活羊头颅,将涂抹石灰的壶置入羊腔内,埋入土中。一年后取出,。据说这样壶一位香港著名藏家曾经以十万元之巨,买入收藏。我说这些主要告诉大家,一些处心积虑的壶商,挖空心思,作旧,设套,一般玩家防不胜防。朱泥壶作伪。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朱坭仿品是最难鉴定的。

我曾经和壶友说过,当今紫砂传统技法保存最好,一些长期从事仿制朱坭老件的艺人作品,”老味”很足,足以以假乱真。原因就是坭料,制作程序等完成解密了历史上朱坭制作的”密码”,原一厂是公认紫砂制作实力最为强劲的,然,原厂实力显示的仅仅是”工具和形式”的创新,而就紫砂原汁原味的继承,却不得不承认”民间的力量”,原厂一些所为的名家大师,鲜有敢于制作朱坭产品,原因就是对传统朱坭料坭性的不熟悉。以至于原厂朱坭制作的几乎是空白。而在民间。朱坭制作只是占据着紫砂的半壁江山,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喜欢和铁观音,乌龙茶的地区,他们喜爱用小壶,朱坭壶”艳而不惊”,雅修可爱据说用朱坭壶泡茶不夺茶香。朱泥壶制作宜小,不宜大,因此朱坭小壶在福建,广东一带就是紫砂的代名词,他们印象中的紫砂就是这种小壶。进入八十年代后期,市面上流行一种说法,朱坭坭矿已经灭绝,这种言论给日后的朱坭作伪留下的深墁的伏笔。事实上,宜兴属于丘陵地带,山脉成形也基本接近,类似坭矿很多。赵庄红坭(距丁蜀镇西北约3公里),涧众红坭(距丁蜀镇西南约5公里),等都是产于丁蜀镇附近山区,我们习惯将产于黄龙山料称作”本山料”,如本山紫坭,本山绿坭等,而很少说”本山朱坭”,可见历史朱坭产地并不仅仅限于黄龙山本山。恰恰是赵庄小红坭的名声作为朱坭矿料远比黄龙山本山出的朱坭料的名声要大。在九十年代我留心过老件朱坭品,发现的现象很直得人深思,老件朱坭艺人在宜兴地志上没有确切记载,惠逸公,惠孟臣等大名家都找不到”出处”因此我至今都有疑问,朱坭小壶是不是仅仅出自宜兴产地?

当今老件朱坭作假代表最高水平的不在宜兴而在福建漳州。据说部分坭料就是就地取材。当然也有部分坭料是从宜兴运过去的。而在漳州仿作老件的艺人也不仅完全宜兴籍的艺人。据我所知目前一些朱泥壶书籍上的许多朱坭小品是出于福建这家朱坭作坊。老件朱坭的特征。坭料质感有砂粒的较为自然,颜色不艳丽。无砂粒的坭料有自然褶皱。许多朱坭老件上留有一些有机质”空缺”,因为朱坭是直接成坭坭种,混入矿料中一些有机质烧成以后留下缺损。老件朱坭容量通常很小,壶盖,壶口沿,壶底有三线,壶盖子口中间收腰气眼中间细窄,成内外锥,盖内坐片和虚片结合处有收缩凹陷现象。壶身,壶口准片和壶身有明显的接痕,壶内接痕下会有纵向褶皱纹,这是拍打身筒时,留下的收缩褶皱。,壶底,壶墙内壁有时候能看见木痕(坭凳,或者搭只大坭片时留下的痕迹),壶流因为和目前的壶流做法不一样,老件的流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弯流的流口外沿要比内沿厚,炮筒流内壁比较匀称。壶底落款大多是刻款,草书大多为竹刀刻写,楷书则用刀工整,有碑帖味,朱泥壶的伪作特征。坭料均匀,质感有"僵"感,壶流大多用灌浆手法制作,流口内有砂粒,不平正,细看壶流质感和壶身筒会有差异。壶底刻款,字迹潦草,有刀痕,。楷书刻款比较僵硬。若有印章可以细看印章,老件的印章印底光滑,无锯齿,作伪的印章,章底会有划痕之类,边角有时有锯齿状。文革伪作,文革作伪因为时间,坭料,泥人等因素。相对较为难以辨认。但我们还是可以有效避让。文革品作伪主要集中两款造型,报春壶和松鼠葡萄壶。后期文革报春壶,因为当时属于高档商品用的坭料基本上是拼紫或者特拼,颜色深紫,颗粒饱满,坭质极为上乘。伪作大都用普紫,做工造型没有区别。伪作名人产品可以对比印章。老件作品随着岁月侵浊,会或多或少留下一些记痕。例如壶把把端因为使用被摩擦的次数可能更高,某处会特别的光滑,壶流因为有人的使用习惯,流口会有破砂的现象。壶底足圈会有不规则的磨痕。这些都是非常难以伪造的。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瓷库中国)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