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业界观察 > 正文

栽在紫砂壶上的贪官给我们啥启示? 优雅式贿赂

紫砂壶艺术网 时间:2016/11/17 10:23:06 【字号 】 【关闭

高进喜

日前,江苏省常州市检察院预防处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常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原副局长陈马良受贿一案开展警示教育。按说这个案子是无数落马官员中不起眼的小案一桩,但是,陈马良这个副处级干部与很多贪官有点不一样,据法院判决书认定,被告人收受贿赂136.2万元,其中84.6万元是11把紫砂茶壶,属于“雅贿”,而这11把茶壶来自同一个行贿人。(11月10日《检察日报》)

“雅贿”即“优雅式贿赂”,其历史由来已久,并不是什么新鲜手法。有史料称,“雅贿”在明代臻于极致。明代书画是可以充当俸银的,既然可以充当俸银,自然也可以充当礼金。于是,书画成为官场交际的利器,“雅贿”蔚然成风。时至今日,此风再次刮起,行贿人改变传统的“送礼”模式,投其所好,直接赠送玉器、青瓷和名人字画等艺术收藏品,不仅在文人雅趣的把玩中完成心照不宣的交易,也让受贿人在一种似乎很文雅、很有品位的往来中,由迷失到迷乱,由违纪到违法,走向自毁之路。

“雅贿”的泛起,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动向。因为行贿人与受贿人热衷于“雅贿”,是经过“精心考量”的。“珍奇古玩”不像现金那么“烫手”,也不像房产、汽车那么“惹眼”,且真伪难分辨、价值有弹性,变现手段隐蔽多样,使肮脏的行贿受贿隐藏在古玩字画的风雅面纱之下,让行贿人送的“坦然”,受贿人收的“放心”。然而,他们恰恰忘记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的告诫,即便是蒙着“风雅面纱”、打着“艺术幌子”,毕竟摆脱不了“贿”的本质,摆脱不了“权钱交易”的本性。只要越过了公与私的边界,用手中的“公”权力去换取个人的“私”欲,进入了权钱交易的“防区”,就无法跳出“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的定律,就会彻底毁灭在“雅贿”里。栽在紫砂壶上的陈马良就是其中的典型例证。

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无论“雅贿”还是“俗贿”,都是使党员干部腐化变质的病毒。深刻吸取陈马良的惨痛教训,党员干部就要时刻把规矩挺在前,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自觉的遵守党纪国法,严于修身,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不存侥幸,慎权、慎友、慎独,以从容、坦然、健康的心态对待个人爱好,党纪国法不容的爱好不能有,人民群众不支持的爱好要丢弃,就是一些正常、利于身心健康的爱好也要好之有道。这样一来,“俗贿”也好,“雅贿”也罢,就不会有市场了。

(编辑:紫砂壶一号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资讯集录,如果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邮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